讀經筆記|《出埃及記》第二十九章

    《出埃及記》第二十九章詳述祭司承接聖職的程序,是亞倫與其子孫成為神所設立之聖職人員的起點。本章包括:獻祭的細節、洗濯穿衣、膏立程序、贖罪與奉獻的規範,並以神親自與百姓同住作結。這段立職程序不僅對以色列祭司制度至關重要,也預表了新約信徒被分別為聖、全然獻上的屬靈生命。本文從三個面向探討本章的屬靈意義。

    一、洗淨與穿戴:分別為聖的開端(出29:1–9)

    神吩咐摩西預備亞倫與他兒子承接聖職的禮儀,要帶上三樣祭牲:一隻公牛、兩隻公綿羊(出29:1),並帶來無酵餅與調油的薄餅。

    禮儀的第一步,是在會幕門口洗身、穿衣:摩西要用水洗淨亞倫與其子孫(出29:4),象徵潔淨與分別;然後按次序為亞倫穿上祭司聖衣,包括內袍、以弗得、胸牌、冠冕等(出29:5–6);並將膏油倒在他頭上膏立他(出29:7);再為亞倫的兒子穿衣、束腰、戴帽,使他們一同承接聖職(出29:8–9)。

    這段程序顯示:洗淨是敬拜與事奉的起點——不能帶著污穢進入神的事奉;穿戴聖衣表示身份轉變,進入神的職分中需有相應的行動與裝備;膏油代表聖靈的膏抹與神的設立——不是靠人自取,而是神親自分別為聖。

    新約信徒在基督裡同樣承接祭司的職分,須「洗去舊人、披戴新人」(弗4:24),靠主耶穌的血得潔淨,並被聖靈膏抹,方能合神心意地服事祂。

    二、三種祭牲:贖罪、承接與愛的獻上(出29:10–28)

    神設立三項獻祭程序,使祭司得以在神面前站立:

    1. 贖罪祭(公牛)(出29:10–14)

   摩西按手在牛頭上,然後宰殺,血抹在壇角,其餘倒在壇下;牛的肉、皮、糞要燒在營外——是贖罪的記號。

👉 表示罪需要被對付,並且是完全除外、不能與神同住的。

    2. 燔祭(第一隻綿羊)(出29:15–18)

    獻為馨香的火祭,表示完全焚燒獻給神;預表完全的奉獻與全然委身。

    👉 燔祭強調人不只除罪,更要把生命全部歸給神。

    3. 承接聖職的祭(第二隻綿羊)(出29:19–28)

    摩西把羊血抹在亞倫與其子右耳垂、右手大拇指、右腳大拇指上;又取脂油與餅與羊胸當作舉祭搖祭獻給耶和華;然後將祭肉煮熟、由亞倫與兒子吃下。

    👉 抹血象徵耳要聽神、手要作神工、腳要行神路; 👉 吃祭肉是與神相交的象徵,表示與神的關係建立在獻祭與領受之間。

    這整段祭牲獻祭程序揭示:事奉神不是靠熱心,而是從贖罪、奉獻到承接呼召的全程操練。今日我們獻上「身體當作活祭」(羅12:1),是憑著基督的血、靠著聖靈,才能成為神所悅納的僕人。

    三、每日常獻祭與神同住的應許(出29:29–46)

    最後神設立每日早晚獻祭制度:

「每日常獻兩隻,一隻早晨,一隻黃昏……這要在耶和華面前會幕門口常獻,是你們世世代代獻的。」(出29:38–42)

此外,神更宣告祂與百姓同住的心意:

 「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,作他們的神。他們必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……我要住在他們中間。」(出29:45–46)

    這段結語充滿盼望與溫度——神不是遠在天上的主宰,而是住在祂子民中間的父與主。祂的同住,是建立在「常獻祭」與「分別為聖」的生活基礎上。

   對今日教會而言:我們需要每日敬拜與獻上:不只主日,不只是聚會時,而是每日與主同行;神的同在是我們敬拜的最高目標:祂不是等著我們履行儀式,而是等著我們渴慕祂、接待祂。

    《出埃及記》第二十九章不只是關於亞倫與他子孫的聖職安立,更是對每一位願意事奉神者的屬靈教科書。從潔淨、穿戴、獻祭到與神同住,這一章啟示:

    敬拜不是臨時熱情,而是整全生命的奉獻;事奉不是職位安排,而是神聖呼召的回應;神的同在不是自動臨到,而是建立在悔改、獻上與恆常委身之上。

    甚願我們今天也能在基督裡得著潔淨,穿戴祂所賜的義袍與能力,天天獻上自己,在職場、家庭、教會中成為榮耀神的祭司團體,活出「神與人同住」的榮耀見證。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在平凡中遇見神——讀《勞倫斯屬靈格言》的靈命反思

曠野活泉|《Killing Jesus》(2015):人性的救主與歷史的十字路口

信仰影視|《戰爭房間》觀後省思:關於禱告與屬靈爭戰的省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