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出埃及記》第三十五章
在金牛犢事件、神重新立約之後,《出埃及記》第三十五章開啟會幕建造的實際行動。從守安息日的提醒開始,接著摩西傳達神的指示,百姓甘心奉獻,各族工匠開始投入製造聖物的工作。
本章顯示,神的百姓在蒙赦免後,當以行動回應祂的恩典,以聖潔、甘心與才幹參與敬拜的建造。本文分三段探討屬靈意義。
一、再述安息日:事奉之先,先守安息(出35:1–3)
摩西召聚全會眾,首先傳達神對安息日的命令:「六日要作工,第七日乃為聖日,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日。」(v.2)神重申不可在安息日工作,甚至明令:「當日不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生火」(v.3)。這顯示:
即便要建造神的會幕,也不可違背神設立的聖日;神看重的不只是工作的成果,更是人是否尊祂為聖;敬拜的根基是安息與信靠,而非效率與進度。
對今日信徒而言,這提醒我們:忙碌的事奉不能取代內在的安靜與分別。安息日(或靈修生活)不僅是休息,更是重新對齊與神的關係。
二、甘心奉獻:恩典之後的具體回應(出35:4–29)
摩西呼召百姓獻出材料(v.5),用以製造會幕與器具。所需物品包括金銀銅、布料皮革、香料寶石(v.5–9),這些都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從埃及人手中所得的財物(參12:35–36),如今被獻於神。
關鍵經文多次出現:「凡心中樂意的可以拿……獻給耶和華。」(v.5)「凡心中受感和甘心樂意的都拿……獻上作禮物。」(v.21)
這段描述中出現了大量主動參與的動詞:「拿來、製造、搓線、彎木、編織」,不論男女,都積極投入:妇女用手工搓線織布(v.25–26);首領們奉上寶石與香料(v.27–28);百姓「都將甘心獻的禮物帶來」(v.29)。
屬靈反思:真正的事奉,是從甘心的奉獻開始,不是出於壓力或責任感;每個人所貢獻的資源與恩賜雖不同,但都可以參與在神的工作中;「甘心樂意」是神看重的動機,是蒙悅納的獻祭(林後9:7)。
這提醒我們:我們所有的一切——時間、金錢、技能、體力——若真是從神而來,也當樂意歸給神用於聖工。
三、蒙召工匠:恩賜來自神,事奉需被揀選與裝備(出35:30–35)
摩西特別介紹兩位主工匠:比撒列(猶大支派)與亞何利亞伯(但支派):「耶和華以自己的靈充滿了他……使他能想出巧工,……又使他有教導人的心。」(v.31, 34)
他們不但技術熟練,更有能力教導他人,成為團隊中的領袖與榜樣。神也賜人「有智慧心」,能製造各樣所需的工藝(v.35)。
幾點屬靈啟示:技術與才幹本身不是屬世的,而是神所賜用於聖工的工具;神所用的人,需有屬靈恩膏與實際技能的結合;事奉不是單打獨鬥,而是教導與團隊的建立,擴展事奉影響力。
今日教會中,無論敬拜團、影音事工、建堂、設計、文字出版等,都需要具備技能與屬靈心志的弟兄姊妹。這段經文鼓勵我們:神能使用一切才幹,只要我們願意被祂使用與裝備。
《出埃及記》第三十五章是一段屬靈群體共同恢復敬拜、投入聖工的行動記錄。從守安息日的提醒、甘心奉獻的呼召,到工匠的呼召與裝備,整章顯示:事奉神須以安息為起點,以甘心為動力,以裝備為根基;神不單看外在奉獻,更看重動機與是否出於敬畏與感恩;建造聖所的責任不只屬於領袖,也屬於每一位願回應神呼召的子民。
願我們在恩典中不作旁觀者,而是成為回應者——以信心安息、以感恩奉獻、以恩賜事奉,在神的家中建造榮耀的見證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