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出埃及記》第十五章

  《出埃及記》第十五章緊接紅海神蹟之後,是以色列人首次在出埃及後集體向神發出頌讚與敬拜的篇章。前半段為摩西和米利暗帶領全會眾頌唱「摩西之歌」,頌讚神的拯救與大能(出15:1–21);後半段則記錄他們進入曠野,在瑪拉與以琳之間學習信靠與順服(出15:22–27)。這章節不只是讚美與旅程的紀錄,更揭示信仰生活中「得勝之後」的關鍵功課。本文從三個層面探討其屬靈意義。

    一、以讚美回應神的作為(出15:1–21)

    紅海神蹟之後,摩西與以色列人開口頌讚:「我要向耶和華歌唱,因祂大大戰勝,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。」(出15:1)這是一首對神大能、公義與信實的宣告,頌讚祂是戰士、是救主、是君王(出15:2–3、18)。

     這首詩歌不僅回顧神的作為,也展望祂將來的帶領。以色列人宣告:「你要領他們進入,栽於你產業的山上……耶和華必作王,直到永永遠遠。」(出15:17–18)在剛剛逃出生天的時刻,他們已經學習將榮耀歸給神,並信靠祂將繼續掌權。

    這提醒信徒:得勝之後,最首要的不是驕傲自滿,而是即刻向神獻上感恩與頌讚。讚美不只是情緒的抒發,更是信心的表達,是對神主權與作為的全然承認。

    米利暗也帶領眾婦女擊鼓跳舞,高唱同樣的詩歌(出15:20–21),顯示全會眾都被神的榮耀震撼,集體參與敬拜。這樣的合一敬拜,是屬神子民應有的回應。

    二、曠野中的試煉與學習(出15:22–25)

    從紅海出發後,他們行走三天到了瑪拉,卻發現水苦不能喝,百姓便向摩西發怨言(出15:23–24)。這是他們首次面對現實曠野的缺乏,從得勝轉入試煉。

    神指示摩西把一棵樹丟在水中,水就變甜(出15:25)。這不僅是神的醫治,更是一種屬靈的操練:在缺乏中學習仰望神的供應,而不是退回抱怨。

    許多信徒在得勝之後容易鬆懈,忽略神正帶領我們進入下一階段的操練。從紅海到瑪拉的距離,雖短,卻揭露人心的軟弱。神使用瑪拉,讓百姓經歷祂不只是大能的神,也是貼近生活、看顧需要的神。

    三、神的律例與醫治的應許(出15:25–27)

     神在瑪拉向他們立下律例與典章,並說:「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,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……我就不將所加於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,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。」(出15:26)

    這是一段關鍵性的屬靈教訓:得勝之後的信仰,不僅是讚美,更是遵行。神的醫治與保守,與人對祂話語的敬重與順從息息相關。神樂意施恩,但祂更渴望百姓在恩典中建立關係與順服的生命。

    最後,他們到了以琳,「那裡有十二股水泉,七十棵棕樹」(出15:27),預表神的豐盛與安慰。神不是讓人一直停留在苦水之地,而是藉瑪拉訓練信心,再帶領進入休息與滋潤之處。

    這也提醒我們:曠野不是終點,試煉不是神的本意,祂要我們學會倚靠祂,然後享受祂的豐富。當我們願意信靠與順服,神總有預備的「以琳」等候我們。

     《出埃及記》第十五章描繪一個信仰轉折:從拯救之後的讚美,到曠野中的磨練。得勝不代表屬靈生活的終點,反而是信心旅程的開始。讚美中要有記念,試煉中要有順服,低谷中要有仰望。

    願我們如同以色列人,在得救之後不忘敬拜,在困境中不失信心,在曠野裡仍行正道。因那位使水變甜、帶領進入以琳的神,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不改變。讓我們以順服與信靠,繼續走在神所命定的道路上,經歷祂所賜的豐盛與醫治。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在平凡中遇見神——讀《勞倫斯屬靈格言》的靈命反思

曠野活泉|《Killing Jesus》(2015):人性的救主與歷史的十字路口

信仰影視|《戰爭房間》觀後省思:關於禱告與屬靈爭戰的省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