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出埃及記》第三十八章

    第三十八章記錄了會幕外院與部分器具的製作,包括燔祭壇、洗濯盆、院子圍子與門簾,最後列出聖所建造所用材料的總數與記錄。雖為細節描寫,卻顯示神的敬拜制度是有次序、有條理的設計,也提醒我們對神所吩咐的事不可隨意或輕忽。本文分三段探討其屬靈意義。

    一、燔祭壇與洗濯盆:敬拜的起點是對付罪與潔淨(出38:1–8)

    比撒列照指示用皂莢木製造燔祭壇,包以銅,設角與網子,並製作抬壇用的槓(v.1–7)。此壇用於每日獻上祭牲,是敬拜的起點。接著又用婦人銅鏡製造洗濯盆與盆座,放在會幕與壇中間,祭司要在其中洗手洗腳(v.8)。

    屬靈反思:燔祭壇象徵贖罪的需要,是人與神建立關係的起點;洗濯盆表明事奉者需在敬拜與服事前潔淨自己,免得亵慢聖所;婦女自願獻上鏡子,從裝飾品轉為聖器之材,象徵自我放下、分別為聖的心志。

    今日信徒不再藉祭牲與洗禮形式潔淨自己,乃是靠基督的寶血與聖靈的更新(參來9:14;約13:10)。但進入敬拜與事奉之前,內在潔淨與罪得赦免仍是必要的屬靈準備。

    二、外院建造:敬拜空間的分別與引導(出38:9–20)

    本段詳細記述會幕外院的製作,包括細麻為帷幔、銅座為柱腳、銀為柱帽與鉤子,構成南北各一百肘,東西各五十肘的圍子(v.9–15),以及為東門所設門簾(v.18–20)。

    屬靈意義:院子的設立表明敬拜空間的界線與秩序,神是聖潔的,祂的居所不可混雜;高五肘的帷幔既遮蔽內部,又不全封閉,象徵神既可親近,亦不可輕慢;門簾作為入口,象徵進入神同在的唯一通道,預表基督是通往父神的「門」(約10:9)。

    這提醒我們:教會生活不僅是信心的表達,更是聖潔與秩序的實踐。敬拜神,不可任意、隨便,需有分別、敬畏、預備的態度。

    三、材料總結與記錄:透明、忠心與見證(出38:21–31)

    最後一段記錄會幕建造中所使用的金、銀、銅總量(v.24–31)。其中:金共用29他連得又730舍客勒(v.24);銀為百姓繳納的會幕贖銀,共100他連得又1775舍客勒(v.25–26);銅共70他連得又2400舍客勒(v.29)。

    這些數字表明建造神的居所極為寶貴,且全由神的百姓所甘心奉獻。這也顯示:神的工作須有明確記錄、公開透明,事奉者需誠實交代管理情況;每個人的奉獻(「從二十歲以上,每人一比加,半舍客勒」v.26)都有價值,無人被忽略;神看重細節與忠誠,事奉者當以敬畏的心對待神所託之事。

    今日教會管理奉獻與資源,同樣需誠信、規範、秩序。這不僅是行政需要,更是敬拜神的具體表現。

     《出埃及記》第三十八章雖為工匠與記帳細節的記錄,卻是敬拜體系建構的重要環節。全章提醒我們:敬拜的起點是認罪與潔淨,而非音樂與感動;屬靈生活必須有界線、有秩序,才能顯出神的聖潔與榮耀;神的工作須以誠信與敬畏心態來管理、回應與交託。

    願我們在教會中無論是獻上時間、金錢或才能,都像當年那些甘心奉獻的以色列人,以敬畏與真誠來建造屬靈的會幕,使神的名得榮耀。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在平凡中遇見神——讀《勞倫斯屬靈格言》的靈命反思

曠野活泉|《Killing Jesus》(2015):人性的救主與歷史的十字路口

信仰影視|《戰爭房間》觀後省思:關於禱告與屬靈爭戰的省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