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出埃及記》第二十五章
《出埃及記》第二十五章是神在西奈山上對摩西頒布會幕建造藍圖的起點。從這一章起,神的啟示轉向敬拜中心的設計,指出祂要在祂的百姓中間居住。章中主要包括三項內容:吩咐獻上建造會幕的材料(出25:1–9)、製造約櫃(出25:10–22)、製造陳設餅的桌子與金燈台(出25:23–40)。本文從三個面向,探討本章的屬靈意義。
一、甘心樂意的奉獻:敬拜的起點(出25:1–9)
神吩咐摩西向以色列人傳話:「凡甘心樂意的,你們就可以收下歸我。」(出25:2)這些奉獻包括金、銀、銅,與各樣珍貴布料、皮革、香料與寶石(出25:3–7),用以製作會幕與聖物。
神所要的,不是勉強、不是交易,而是出於「甘心樂意」的獻上。祂不缺資源,卻樂意祂的百姓參與祂的工作,成為祂居所建造的一部分。
更深的意義是:「又當為我造聖所,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。」(出25:8)這是會幕的核心:不是建築本身,而是神的同在。
今日信徒也當學習這種奉獻的精神——甘心、實在、為神,不是出於義務,而是出於對神同在的渴望。神不是要我們給祂什麼,祂要我們讓祂住在我們中間。
二、約櫃:神同在的見證(出25:10–22)
神首先指示的器具不是外圍結構,而是至聖所中最核心的器具——約櫃。
約櫃由皂莢木製作,外包純金(出25:10–11),尺寸精確,設有金冠、環與杠,用以抬運(出25:12–15)。櫃內存放法版,是神與百姓立約的憑據(出25:16)。
櫃上的「施恩座」由純金打造,兩端有基路伯相對遮掩(出25:17–20),神說:
「我要在那裡與你相會……我所要吩咐你的一切事,都要從施恩座以上兩個基路伯中間傳給你。」(出25:22)
這顯明幾個核心屬靈原則:
1. 神的啟示從祂的同在中而來:不是制度、不是人為,而是從「施恩座」出發。
2. 律法在櫃中,施恩座在其上:恩典與律法不矛盾,神以恩典遮蓋律法,使我們在敬畏中仍能親近祂。
3. 神的同在有界線也有橋樑:非任意親近,卻也非遙不可及。祂親自設計途徑,使人可在聖潔中敬拜。
新約中,耶穌就是這施恩座(希9:11–15),祂使我們得以坦然無懼來到神面前。約櫃不僅是會幕的中心,更預表了基督是神同在與救贖的中心。
三、陳設餅桌與金燈台:敬拜生活的兩個面向(出25:23–40)
接下來神吩咐製作陳設餅的桌子與燈台:
陳設餅桌(出25:23–30)
桌子以皂莢木製成,包金,有金冠與杠(出25:23–28)。上面要擺放陳設餅,常在神面前(出25:30)。
陳設餅象徵神對人供應的信實,也是人對神奉獻的記號——「在神面前的餅」代表人生活所需完全交託於神。這也是神與人之間「日用的飲食」關係的象徵。
金燈台(出25:31–40)
燈台全以純金打造,有主幹與六個枝子、杯、球、花樣樣細緻(出25:31–36),並以橄欖油點燈(出25:37)。
燈台象徵神的光照與引導。在黑暗中,神的榮光透過燈台照耀會幕,使敬拜不陷入盲目與形式,而是活潑而明亮。
這兩件器具結合起來表明:敬拜生活是「有糧有光」的生活——既有供應,也有啟示;既有實際養分,也有屬靈方向。
《出埃及記》第二十五章揭開了會幕設計的序幕,並啟示:神不是單在山上說話的神,祂要住在百姓中間。 祂親自設計敬拜的中心,從奉獻的動機、器具的順序,到細節的精準,皆顯示祂是又真又活、聖潔有序、願與人同住的神。
對今日信徒而言,這提醒我們:敬拜從奉獻開始,且必須是甘心樂意的。真正的中心是神的同在,而非人為形式。我們所需的一切——律法的指引、恩典的遮蓋、日用的糧與屬靈的光——都在祂所設的會幕中供應。
願我們的生命成為神的居所,讓祂的話語安置在我們心中,祂的榮光照耀我們前行,在凡事上尊祂為聖,行在祂所設立的敬拜秩序中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