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路加福音》第三章

  《路加福音》第三章承接前章對救恩歷史的鋪陳,從施洗約翰的出場,到耶穌受洗與神的印證,再至末尾的族譜記載,構築出一幅關於神國開展、彌賽亞顯現與人應當回應的信仰圖像。此章信息可從四個方面加以省思:

    一、曠野的聲音:悔改為迎主的正路(路3:1–6)

    路加在第三章開篇,以詳細歷史背景定位施洗約翰的出現,從羅馬皇帝到猶太宗教領袖,一一列舉,突顯神的道並非臨到權勢者、居於聖殿之內者,而是臨到曠野中的一位先知。這番描寫既顯示神啟示的主權,也表明悔改信息的超越性:救恩不依附政治中心或宗教機構,而是臨到心靈預備的人。

    約翰在曠野傳講悔改的洗禮,是為了「叫主的路修直」;他所引用的以賽亞預言,指出一條屬靈的工程:將山丘填平、低谷填滿,象徵人心的驕傲當降卑,絕望當得安慰。此呼聲提醒信徒:迎接主來,不是外在儀式的準備,而是內心實質的歸回與潔淨。

    二、結出果子與自卑順服:悔改的真實證據(路3:7–20)

    約翰嚴厲責備前來受洗的群眾,稱他們為「毒蛇的種類」,指出僅有儀式並不等於悔改。他挑戰群眾不要倚靠亞伯拉罕的血統為義,因為「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」(路3:8)。悔改的信仰,須以生命轉變為明證,並非宗教背景或祖先的功德所能取代。

    當眾人詢問「我們當作甚麼?」時,約翰給出具體回應:分享財物、公平行事、知足守份。他的勸戒不是抽象道德,而是切實生活的轉化──神所悅納的,是誠實、憐憫與敬畏的實踐。

    當百姓猜疑約翰是否為基督時,他明確表明:自己只是為那將要來的主預備道路,那一位「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」,其來臨伴隨審判與潔淨(路3:16–17)。約翰自抑、高舉主的態度,成為信徒謙卑服事的典範。悔改不是短暫的情感激動,而是長久順服的生命見證。

    三、聖子受洗:順服與差遣的開端(路3:21–22)

    耶穌在眾人受洗時前來接受洗禮,顯示祂願意與罪人認同,雖無罪卻遵行神旨意。祂受洗後「正禱告的時候,天就開了」,聖靈彷彿鴿子降臨在祂身上,並有聲音從天上說:「你是我的愛子,我喜悅你。」(路3:22)

    這段經文揭示三一神的同時顯現:聖父發聲、聖靈降臨、聖子受洗,是耶穌彌賽亞身分的神聖印證。耶穌的受洗不是為除罪,而是標誌祂公開事工的開始,顯明祂以僕人之姿,順服父神的差遣。

    屬靈的教訓在於:信徒若願與基督同行,也須效法祂的謙卑順服。真正的信仰,不在於虔誠的外貌,而是甘心接受主的引導與差遣,願意進入神為我們所預備的工場中。

     四、歷史的連結:萬民盼望的彌賽亞(路3:23–38)

     路加記載耶穌的家譜,自約瑟溯至亞當,並稱亞當為「神的兒子」。與《馬太福音》僅追溯至亞伯拉罕不同,路加的家譜突顯耶穌救恩對全人類的涵蓋,祂是人類的第二個亞當,是萬民的救主。

    這份族譜連結了整個救恩歷史:神如何在時間中預備、在各世代中揀選,使彌賽亞按著應許顯現。無論是歷史中的偉人如挪亞、大衛,或默默無名的信徒,皆被納入神的計劃之中。這提醒我們,神不輕看每一位願意回應祂呼召的人。

    對今日信徒而言,此處族譜並非枯燥名錄,而是神信實的記號。我們的信仰並非建立在空洞情感上,而是根基於歷史中的真實神蹟與應許──那位從創世以來即為人類預備救恩的神,今日也在呼召我們進入祂的計劃之中。

     從曠野到約旦河——一條悔改與順服的道路

    《路加福音》第三章由施洗約翰的曠野呼聲開始,以耶穌的族譜終結,勾勒出一條救恩的道路:從人心的悔改、生命的改變,到基督的受洗與神的認可,最終回歸到神對歷史與萬民的記念。這是一條為主預備道路的歷程,也是一條門徒跟隨主的召喚。

    今日信徒若要活在這救恩之中,當聽見悔改的呼聲,省察己心是否結出果子;效法耶穌的謙卑,甘心順服差遣;承接歷史的使命,活出與身份相稱的生命。如此,我們不僅讀《路加福音》,更活出福音的信息,預備主的道,使萬民看見神的救恩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在平凡中遇見神——讀《勞倫斯屬靈格言》的靈命反思

曠野活泉|《Killing Jesus》(2015):人性的救主與歷史的十字路口

信仰影視|《戰爭房間》觀後省思:關於禱告與屬靈爭戰的省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