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路加福音》第五章

     《路加福音》第五章延續前章耶穌傳道與行神蹟的事工主線,但焦點轉向祂如何呼召門徒、彰顯赦罪的權柄,以及對宗教傳統的更新挑戰。此章開展三個主題:從呼召與回應、醫治與赦罪,到新舊之辨,皆顯示耶穌是那位具有屬天權柄與恩典的救主。本文將依三大段落探討其屬靈意涵:

    一、呼召門徒:從漁夫到得人者(路5:1–11)

    彼得與同伴在加利利海打魚整夜無獲,耶穌卻吩咐他們「把船開到水深之處,下網打魚」,遂得大魚滿網。彼得驚恐跪下說:「主啊,離開我,我是個罪人!」(5:8)但耶穌卻應許他:「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。」(5:10)

    這段呼召事件,富含屬靈象徵與信仰歷程的轉化。首先,「水深之處」預示信心之旅往往需離開人的經驗與掌控,進入神蹟運行的空間。其次,彼得的懊悔與降卑,顯出蒙召者必須先認識自身的污穢與有限,方能真正領受主的恩典與使命。最後,門徒們撇下所有跟從主,表明真正的跟隨乃是離開舊有生活重心,將全人全心奉獻於天國事業。

    對今日信徒而言,這段經文不僅提醒我們聽從主話語、勇敢下網,更呼喚我們在得著主恩之時,甘願捨己跟隨,從職場與日常中轉化為神國的工人。

   二、醫治與赦罪:罪人之友的大能與憐憫(路5:12–32)

    接續門徒的呼召,耶穌行了幾個重要神蹟,包括潔淨長大痲瘋的人、治好癱子的身體與赦免其罪,以及呼召稅吏利未作門徒,並與眾稅吏罪人同席。

    其中癱子被抬到屋頂,由瓦間垂下,顯示信心的堅毅與創意;耶穌對他說:「你的罪赦了。」引起法利賽人與文士心中議論,祂卻以醫治癱子之身為憑證,彰顯祂有赦罪的權柄。這不僅肯定祂神子的身分,更顯明祂對人根本問題的關懷:罪,而非僅是病。

    耶穌對利未的呼召與對批評者的回答亦充滿屬靈亮光:「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;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。」(5:31–32)此語道破祂來世的本意——尋找失喪者,引導悔改者。祂的憐憫不局限於宗教制度的認可者,而是向所有願意悔改的人開放。

    信徒當省思:我們是否仍在律法主義與道德自義中看人?是否真正以基督的眼光看待罪人,成為醫治與接納的器皿?

    三、新酒與新皮袋:恩典中的革新與突破(路5:33–39)

    當法利賽人質疑耶穌的門徒不禁食、與罪人同席時,耶穌說了幾個比喻:新郎與陪伴之樂、新布與舊衣、新酒與舊皮袋。這些比喻皆指向一個核心訊息:福音的來臨不是對舊制度的微調,而是帶來徹底的更新與生命的轉化。

    「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。」(5:38)說明了神的恩典與舊宗教制度(特別是形式化的律法主義)不相容,若不以更新的心靈、新的生命來承接福音,就會錯失其能力與真義。福音不是為了迎合舊的宗教想像而來,而是要將人從律法的重擔釋放,進入屬靈生命的真自由。

    但耶穌同時也指出人的保守:「喝了陳酒的,沒有人想喝新酒,總說陳的好。」(5:39)這是對當時宗教人士的寫照,也警醒今日信徒:我們是否仍戀慕過往的虔敬樣式,卻不願讓主以新的方式更新我們的信仰生活?

    回應呼召,迎接更新的生命

《路加福音》第五章是一幅屬靈更新的圖景:耶穌的話語突破人的專業與經驗,呼召漁夫成為得人者;祂的權柄不只醫治疾病,更深及人的罪;祂的來臨挑戰舊制度的封閉與驕傲,呼召人以新皮袋迎接新酒的豐盛。

這章的信息對今日信徒極具啟發性。我們是否仍因懼怕而停留在「岸邊」,不肯「開到水深之處」?我們是否願意承認自己正是那需要醫治、需要赦罪的罪人?我們是否願意被主改變成新皮袋,以更新的心靈承接祂的作為?回應主的呼召,不僅是一時的感動,更是一生之久的順服與委身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在平凡中遇見神——讀《勞倫斯屬靈格言》的靈命反思

曠野活泉|《Killing Jesus》(2015):人性的救主與歷史的十字路口

信仰影視|《戰爭房間》觀後省思:關於禱告與屬靈爭戰的省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