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馬可福音》第三章

   《馬可福音》第三章呈現耶穌在日益加深敵意的環境中,仍然堅持傳道、醫治、並設立門徒,揭示祂的使命、智慧與堅定。這一章也展示了人對福音的兩極反應:一方面是信靠與跟隨,另一方面則是拒絕與敵對。信徒可從中認識在屬靈爭戰中的呼召與定位。

    一、堅守憐憫勝於形式(可3:1–6)

    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一個手枯乾的人,祂察覺眾人窺探是否要控告祂,便反問:「在安息日行善行惡,救命害命,那樣是可以的呢?」(可3:4)眾人不語,祂憤怒憂愁地看他們,就醫好了那人。

    耶穌以行動指出,律法若失去憐憫的精神,便成為壓迫人的工具。屬靈上,信徒當看重神的心意過於人的傳統與制度,勇敢地在愛中實踐信仰,即便面對壓力與誤解,也不妥協於形式主義。

    二、群眾與跟隨者的區別(可3:7–12)

    耶穌的名聲傳開,許多人從各地前來跟隨,甚至擠迫祂,以致祂吩咐門徒準備小船(可3:9)。祂治病趕鬼,連污鬼也俯伏呼叫:「你是神的兒子。」(可3:11)

    然而,這樣的跟隨多出於需求與好奇,並非真認識祂。屬靈意義上,信徒要分辨:我們是因為愛主、順服主而跟隨,還是僅為得益處?主呼召我們不只是觀眾,而是委身的門徒。

    三、設立門徒與事奉的核心(可3:13–19)

    耶穌上山隨自己的意思呼召人來,設立十二個使徒,「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,也要差他們去傳道,並給他們權柄趕鬼。」(可3:14–15)

    這揭示門徒生命的三個核心:與主同在、被主差遣、承擔權柄。信徒的事奉從親密與主的關係開始,經歷裝備與差遣,並在屬靈權柄中完成使命。這是每一位基督徒的生命模式。

    四、誤解與堅持真道(可3:20–30)

    耶穌的家人以為祂癲狂,文士則誣指祂靠鬼王趕鬼(可3:21–22)。耶穌指出:「撒但若自相攻打,就不能站立。」(可3:26),並嚴正宣告褻瀆聖靈永不得赦免(可3:29)。

    在屬靈爭戰中,耶穌堅定地指出敵對福音的嚴重性。信徒要警醒,不可輕忽神的作為,也要明白:當人拒絕聖靈的感動、頑梗不悔,就是自斷於救恩之外。

    五、屬靈的關係與順服(可3:31–35)

    耶穌的母親和弟兄來找祂,祂回答:「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。」(可3:35)這宣告屬靈關係的根基不是血緣,而是順服神的旨意。

    對信徒而言,真正的教會是一個由信心與順服連結的屬靈家庭。我們要珍惜並維護這份在主裡的連結,也要反思自己是否真在生活中實踐主的旨意。

    《馬可福音》第三章彰顯耶穌在逼迫與誤解中仍堅持祂的使命,並以權柄呼召門徒,建立神國的團體。信徒當學習主的堅定與智慧,分辨真假跟隨,忠心與主同在,實踐順服與愛,活出屬神兒女的身分。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在平凡中遇見神——讀《勞倫斯屬靈格言》的靈命反思

曠野活泉|《Killing Jesus》(2015):人性的救主與歷史的十字路口

信仰影視|《戰爭房間》觀後省思:關於禱告與屬靈爭戰的省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