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馬可福音》第八章
《馬可福音》第八章是一個關鍵轉折點,標誌著耶穌從加利利的服事進入向門徒啟示其受難的階段。本章結合神蹟、教導、對話與預言,內容豐富,鋪陳出門徒信仰的成長曲線,也突顯人對屬靈真理的遲鈍與主耶穌的耐心引導。本文從三個主軸探討其屬靈意義。
一、看見神蹟,卻未得啟明(可8:1–26)
本章開頭記錄耶穌憐憫飢餓的群眾,行「七個餅」的神蹟,使四千人得飽(可8:1–9)。這與先前「五餅二魚」的神蹟相呼應,再次顯明耶穌不僅關心靈魂,也顧念人身體的需要。
然而,法利賽人卻硬心求「從天上來的神蹟」(可8:11),試探耶穌。主深感嘆息,拒絕他們的要求,並與門徒同船離開,警戒他們要防備法利賽人和希律的酵(可8:15)。
門徒對這話卻不明白,以為耶穌是責備他們忘了帶餅(可8:16)。耶穌質問:「你們還不省悟、還不明白麼?」(可8:17)顯示他們雖看見神蹟,卻未真正明白其屬靈含義。
接著,耶穌在伯賽大治好一位瞎子(可8:22–26),這是馬可福音中唯一記載耶穌分兩階段完成的神蹟,象徵門徒對屬靈真理的認識也需漸進——從模糊到清楚。
此段提醒信徒:僅有神蹟經歷不足以建立堅固的信仰,真正的認識需要心眼的開啟。信徒當求主幫助我們不僅看見祂的作為,更能明白祂的心意。
二、明認基督,卻誤解使命(可8:27–33)
耶穌帶門徒往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,問他們說:「人說我是誰?」(可8:27)彼得回答:「你是基督。」(可8:29)這是門徒對耶穌身份最清晰的宣認,標誌著信仰理解的重要突破。
然而,當耶穌開始啟示自己將受苦、被殺並三日復活時,彼得卻拉住祂責備祂(可8:32)。耶穌隨即責斥彼得:「撒但,退我後邊去吧!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,只體貼人的意思。」(可8:33)
這段突顯門徒雖認耶穌為彌賽亞,卻仍按世俗王權觀念期待祂掌權得勝,未能領會十架的真義。耶穌的責備顯示,若拒絕十字架的道路,就是抵擋神旨意的思維。
我們對基督的認識不可只停留在頭腦的認同,更要接納祂的方式與計畫。真正的信仰不是操控神為己用,而是放下己意,順服祂的引導。
三、捨己背十架,真門徒的呼召(可8:34–38)
耶穌接著向眾人與門徒宣告門徒的代價:「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」(可8:34)這是福音書中對門徒身份最直接的挑戰。
主耶穌進一步指出:「凡要救自己生命的,必喪掉生命;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,必救了生命。」(可8:35)這顛覆人本思維,指出真正的得著是在捨棄中得著,真正的生命在於為主而活。
末了,耶穌警告:「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,人子在祂父的榮耀裡同聖天使來臨的時候,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。」(可8:38)顯明信仰抉擇將受永恆審判的評估。
這段教導信徒:跟從主不是尋求安逸與利益,而是進入十架的道路,學習放下自我、委身真道。真正的門徒,願意為主的緣故捨己,忠心到底。
從看見神蹟到背起十架
《馬可福音》第八章展示門徒從「看見」耶穌的作為,到「認識」祂的身份,最終進入「回應」祂的呼召的信仰歷程。神蹟、啟示與挑戰交織其中,揭示真正門徒所要面對的選擇。
甚願我們不只停留在神蹟的感動,也不只是口頭的認信,而是願意背起主所交付的十架,走在捨己與順服的路上。當我們體貼神的心,效法基督的死,也必與祂一同得榮耀(參羅8:17)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