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馬可福音》第四章

    《馬可福音》第四章收錄耶穌多個有關神國的比喻,其中以撒種的比喻為首,其後還包括燈台、種子與芥菜種的比喻,以及平靜風浪的神蹟。這一章不僅揭示神國進展的屬靈法則,也凸顯信心與領受的關鍵,呼籲門徒在聆聽真道時要用心領會,在風浪試煉中持守信心。本文將從三方面探討其屬靈意義。

    一、撒種比喻與領受之心(可4:1–20)

    耶穌以撒種的比喻說明神的道如何在人心中產生不同結果。種子代表神的道,落在四種土地上:路旁、石頭地、荊棘裡和好土,象徵聽道者的心態與回應(可4:14–20)。其中,只有落在好土的種子,才能生長結實,「有三十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一百倍的」(可4:20)。

    耶穌強調:「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」(可4:9)提醒我們聽道不只是形式,而是要用心領受、深思明白。屬靈生命是否茁壯,關鍵在於我們對神話語的態度。人若心地剛硬、信仰膚淺、或被世俗纏累,就無法結出屬靈的果子。信徒應當常省察自己的心田,除去冷淡、懶惰與貪婪的荊棘,使神的道在生命中深根、發芽、成長,活出實際的信仰見證。

    二、神國的進展與信心的態度(可4:21–34)

    接續的幾個比喻(燈台、種子與芥菜種)展現神國進展的特性。燈不能放在斗底下,而是要放在燈臺上,表示真理必然顯明(可4:21–22);種子自己發長,顯示神的國不是人手所成,而是神親自動工(可4:26–29);芥菜種雖小,卻長成大樹,象徵神國從微小起點逐漸擴展(可4:30–32)。

    這些比喻告訴我們,神的作為雖常在人看來微小、隱密,但終必成就偉大的計畫。我們不能單憑眼見判斷屬靈工作的果效,而應以信心與耐心,參與神國的建造,並相信神會按祂的時機使種子發芽、成長。信徒要忠心地活出福音,無論看似多麼微不足道,神都能使用,讓祂的國度擴展在地上。

    三、平靜風浪與信心的試煉(可4:35–41)

    當天傍晚,耶穌吩咐門徒渡海至對岸,途中起了暴風,波浪打入船內,門徒驚慌呼喊:「夫子!我們喪命,你不顧嗎?」(可4:38)耶穌醒來,斥責風海,風浪即止,轉而責問門徒:「為甚麼膽怯?你們還沒有信心嗎?」(可4:40)

    這段敘述揭示兩個重要真理:第一,即便耶穌同在,風浪仍會來,但祂有能力平息一切;第二,信心不是在平順時才見證其真,而是在危急時是否仍相信祂的掌權與同在。信徒面對生活中的試煉與動盪,常如門徒般恐懼懷疑。但主耶穌呼召我們的,不是怯懦,而是堅定的信心——相信祂掌管風浪,祂在船上,就無需懼怕。

    《馬可福音》第四章呈現神國的屬靈法則:從聆聽神話語的心態、到參與神國擴展的眼光、再到在風浪中實踐信心的實際。這是一章教導與操練並重的經文,提醒信徒不只是聽道者,更要成為信道、行道的人。願我們存著柔軟與敬畏的心領受主的話,忠心持守,即使在風浪中,也能因主同在而安然無懼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在平凡中遇見神——讀《勞倫斯屬靈格言》的靈命反思

曠野活泉|《Killing Jesus》(2015):人性的救主與歷史的十字路口

信仰影視|《戰爭房間》觀後省思:關於禱告與屬靈爭戰的省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