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出埃及記》第五章
《出埃及記》第五章進入摩西正式面對法老的第一場交涉。這不僅是歷史上的轉折點,更揭示信仰實踐中常見的張力──當人順服神的呼召,局勢未必立刻改善,甚至可能更加困難。本章顯出:神的計畫雖已啟動,環境與人心卻仍未改變;但在失望與加壓之中,信徒被操練更深的信靠與堅持。這是關於領受使命後,第一步「碰壁」的屬靈功課。
一、順服未必立刻帶來改變(出5:1–5)
摩西與亞倫奉神差遣,對法老說:「耶和華—以色列的神這樣說:容我的百姓去,在曠野向我守節。」(出5:1)這是合神心意的行動,也是照著神明確吩咐的內容。然而,法老的回應不是讓步,而是拒絕:「耶和華是誰,使我聽他的話,容以色列人去呢?我不認識耶和華,也不容以色列人去。」(出5:2)
這段對話強烈對比:一邊是神的話語與差遣,一邊是世界的剛硬與無視。法老的心態,正代表世俗權勢對神權柄的輕視與對信仰價值的否定。
屬靈反思是:我們順服神行動時,別以為立即就會看到果效或別人接受。現實中,初步的順服常會遭遇冷淡、否定甚至更大的阻力。但神要我們在此學習:結果由祂掌管,我們只需忠於起步。
二、逼迫加劇,百姓埋怨(出5:6–21)
法老不僅拒絕,反而加重百姓的勞役:「你們不可照先前的樣子把草給百姓作磚……他們自己去撿草。」(出5:7)同時要求磚的數量「一點不可減少」(出5:8),造成雙重壓力。
結果百姓被督工責打、被要求達成不可能的任務,最終怨氣轉向摩西與亞倫:「願耶和華鑒察你們……因你們使我們在法老和他臣僕眼中有了臭名,把刀遞在他們手中殺我們。」(出5:21)此時摩西尚未行出一個神蹟,百姓也未看見任何拯救,只見現況變得更糟。
屬靈反思是:順服神並不等於立即脫困,反而可能進入更艱難的信心挑戰期。人在未看見結果前,容易把盼望變成怨言,把代禱者當成絆腳石。信徒當學習不以眼見判斷神的作為,也不急於責難帶領者。因為神的工作常先拆毀人的依賴,再顯出祂的救恩。
三、屬靈領袖也會疑惑與失望(出5:22–23)
面對突如其來的惡化與百姓的指責,摩西也動搖:「主啊,你為什麼苦待這百姓呢?為什麼打發我去呢?」(出5:22)他質疑自己的使命,也質疑神的安排:「自從我去見法老……他就苦待這百姓,你一點也沒有拯救他們。」(出5:23)這是摩西第一次直言對神的不解,但神並未立刻責備他。
屬靈反思是:真正的信仰之路,不是沒有疑問,而是帶著疑問仍選擇仰望神。連摩西也曾感到困惑與挫敗,今日的事奉者遇到瓶頸或指責時,也不必假裝剛強。神允許我們傾心吐意,也會在誠實的呼求中,再次指引方向。信心不是沒有情緒,而是在情緒中不放棄信靠。
碰壁,是信心的進深起點
《出埃及記》第五章並沒有神蹟,也沒有轉機,只有困境、拒絕、誤解與壓迫。這正是神工開始前的現實場景。人的視角會以為行動失敗、呼召錯誤,但神的視角看的是:祂的百姓是否仍願堅信、祂的僕人是否仍願站立。
信徒當學習:即使環境加重、別人誤解、內心動搖,也不要輕言放棄。因為有時,看似走錯的路,正是通往應許之地的起點;看似沉默的神,正在預備下一步的奇事。忠心不是在結果清楚時才選擇,而是在困難不減時仍堅持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