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出埃及記》第二章

    《出埃及記》第二章承接前章的苦難背景,記載神如何在最黑暗的時刻預備一位拯救者──摩西的出生與成長。這章涵蓋摩西三個階段的生命:嬰孩時期的奇妙保守、青年時期的掙扎與錯誤、以及曠野中的等候與塑造。這不只是歷史敘事,更是神在人生命中作工的縮影,顯示出祂的手如何在時機未到之前預備一切。

    一、神在危機中施行保守(出2:1–10)

    在法老下令殺死所有希伯來男嬰的嚴厲環境下,一位利未家的婦人生下一個男孩(摩西),看見他「俊美非凡」,便隱藏了他三個月(出2:2)。當不能再藏時,她把他放入蒲草箱,置於河中,而神奇妙地安排法老的女兒前來沐浴,發現並收養了摩西(出2:5–10)。最終甚至由摩西親生母親哺養他,使他在仇敵之家中蒙保全並得高等教育。

    這不是偶然,而是神手的作為。祂不僅保守摩西的性命,更預備他在埃及王宮學習一切所需,為日後成為領袖鋪路。

    屬靈反思是:神的保守往往不照人的預期。祂可能不立刻終止苦難,卻在危難中安排出路。即使在敵對勢力之中,神也能存留祂所揀選的器皿,並以他們為工具成就計畫。信徒當學會信靠神奇妙的引導與安排,即使一切看似失控,神仍掌權。

    二、人的熱心不能取代神的時間(出2:11–15)

   當摩西長大,開始關注同胞的苦況時,他看見一位埃及人打希伯來人,便動手殺了那人(出2:11–12)。這一行動顯示他對自己身份的認同,也顯露出他對不義的反應。然而,這不是神的方式,也不是神的時間。隔日,他試圖調停同胞之爭,卻被質疑動機:「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?」(出2:14)

    摩西以自己的熱心為義,結果反被拒絕,只得逃亡曠野。這是神對他生命的第一次破碎——叫他明白,拯救不是憑己力,乃是出於神的呼召與時機。

    屬靈反思是:信徒雖有熱心,若不在神的時間與方式中行事,往往適得其反。真正的事奉不是靠天然的衝動,而是出於順服與等候。神要的器皿,必先學會靜默與破碎,才能承接重任。

    三、曠野中的塑造與預備(出2:16–22)

    摩西逃到米甸,幫助祭司的女兒們打水、趕走欺壓者(出2:17)。他未再展現過去王子的姿態,而是學習過隱藏、服事與家庭生活。他娶了西坡拉為妻,生下一子,取名「革舜」,意為「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」(出2:22)。這名不僅道出他生命的流亡狀態,也顯露出他對自己身份與命運的重新認識。

    在這無人注目的四十年間,摩西學會了何謂等候、謙卑與順服。這正是神鍛造領袖品格的學校。

    屬靈反思是:神的呼召往往需要時間預備。對信徒而言,曠野並非咒詛,而是塑造的場域。那些看似被推開、沉寂、無用的歲月,正是神為我們日後服事所預備的根基。若信徒願意在隱藏中仍然忠心,神必按祂的時間興起我們。

    四、神記念祂的約(出2:23–25)

    本章結尾指出,埃及王去世,以色列人仍在苦中哀求。聖經特別記載:

「神聽見他們的哀聲,就記念祂與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所立的約。神看顧以色列人,也知道他們的苦情。」(出2:24–25)

    這段話清楚顯示:即使人以為神沉默,祂仍然在看顧、記念、準備。神未立刻行動,不是祂忘記,而是時候未到;而當時候到了,神就會興起拯救的工作。

    屬靈反思是:我們所信的神是立約守約的神。當信徒處在長期困苦中,不可灰心,因為神聽見、神記念、神看顧、神知道。祂的行動雖然延遲,但從未缺席。等待中的信心,正是最真實的敬拜。

    在隱藏中預備拯救的神

    《出埃及記》第二章表面看是人的逃亡與沉寂,實則是神救贖工程的隱密預備。摩西被保存、被破碎、被等候,為的是神的時候一到,他能成為合用的器皿。神沒有忘記祂的百姓,也未忽略人的哀聲,而是在默然中計劃完全的拯救。

    今日信徒當自省:我是否在神尚未行動時仍舊相信?我是否願意在曠野中接受祂的塑造?我是否把熱心交在神的計畫中,讓祂決定使用的時間與方式?願我們學摩西,在失落中仍信靠神,在隱藏中保持信實,直到神說:「時候到了。」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在平凡中遇見神——讀《勞倫斯屬靈格言》的靈命反思

曠野活泉|《Killing Jesus》(2015):人性的救主與歷史的十字路口

信仰影視|《戰爭房間》觀後省思:關於禱告與屬靈爭戰的省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