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馬太福音》第六章

    《馬太福音》第六章是主耶穌在山上寶訓中的核心段落之一。整章內容環繞門徒在敬虔生活中的實踐與態度,指出真正屬神的生活不在於外在的表現,而在於內裡對天父的單純信靠與敬畏。以下從三個方面探討其屬靈意義:

   一、敬虔的動機:討神喜悅而非博人稱讚(太6:1–18)

   主耶穌首先警戒門徒:「你們要小心,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,故意叫他們看見。」(太6:1)無論施捨、禱告或禁食,若出於炫耀,其報償已經得了,不蒙天父悅納。主強調,在隱密中行善、向神禱告,才是真正的敬虔。這提醒信徒屬靈行為的根基不在於表現,而在於與神之間誠實的關係。

    二、禱告的本質:神為父,信心為本(太6:9–13)

   主禱文作為教導門徒禱告的範本,體現了信仰的核心。耶穌說:「你們禱告的時候,要這樣說:我們在天上的父……」(太6:9)這不僅確立了信徒與神的父子關係,也指出禱告首先是尋求神的國和義(太6:10),而非單求個人需要。主禱文的結構均衡,既尊崇神的聖名與旨意,也承認人每日所需、罪得赦免與屬靈爭戰的現實。信徒的禱告不是儀式,而是對天父真實的信靠與依賴。

    三、信心與價值觀的轉化:專一依靠神(太6:19–34)

   本章後段指出信徒當如何面對財富與生活憂慮。主耶穌教導:「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……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。」(太6:19–20)並進一步強調:「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……你們不能又事奉神,又事奉瑪門。」(太6:24)這提醒我們,真正的信仰要求人專心倚靠神,而非寄望於世俗安全感。接著主耶穌以百合花與天空的飛鳥為例,指出天父的供應超過人的勞碌。祂說:「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(太6:33)屬靈的生命建立在對神的信心上,不為明天憂慮,乃專注於今日的順服與信靠。

    《馬太福音》第六章不僅是道德上的勸勉,更是生命層次的呼召。主耶穌引導門徒從人前轉向神前,從自我表現轉向信心生活。這一章所揭示的屬靈原則,對今日信徒而言,依然是引導生活與事奉的根基。真正屬靈的生命,是隱密中與父相交的生命,是對天國有清晰價值判斷的生命,是不為明天憂慮、單單仰望神的生命。

 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在平凡中遇見神——讀《勞倫斯屬靈格言》的靈命反思

曠野活泉|《Killing Jesus》(2015):人性的救主與歷史的十字路口

信仰影視|《戰爭房間》觀後省思:關於禱告與屬靈爭戰的省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