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創世記》第四十三章

    《創世記》第四十三章承接上一章的張力,在饑荒壓力與家庭裂痕之間,揭示神如何透過現實處境引導人進入更深的信靠與更新。從雅各的掙扎、猶大的擔當,到兄弟們再赴埃及,這章不僅鋪展劇情,也預示著一段關係的轉折與恩典的來臨。

    一、現實的困局暴露內心的掙扎(43:1–10)

    「那地的饑荒甚大。」(43:1)一句點明背景的急迫。糧盡人饑,是迫使家族行動的現實因素,但真正的障礙卻是內心的懼怕與不信。雅各原不願放便雅憫下埃及,因他仍被過往的失喪所捆綁(參42:38)。然而,延遲不代表解決,推遲未能挽回困境。最終,在猶大的堅定承諾與現實壓力下,雅各終於放手,說出關鍵的一句:「但願全能的 神使你們在那人面前蒙憐憫。」(43:14)這是從控制轉向交託的開始。

    二、責任的承擔是破冰的關鍵(43:8–10)

    猶大此時所展現的,不再是當年賣弟的冷酷,而是一位願意為弟弟生命擔保的領袖。他說:「我為他作保;你可以從我手中追討。…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你,我便在你面前永遠擔罪。」(43:9)這不是情緒化的激烈言詞,而是悔改之後具體行動的果子。屬靈生命的復興,往往也從願意承擔責任開始。不是推卸、不是拖延,而是面對錯誤,勇敢補足。

    三、神的預備常超過人所思所求(43:11–25)

    當兄弟們帶著禮物與便雅憫下到埃及,本以為會面對責罰與報復,卻驚訝於約瑟家的款待與尊榮。他們恐懼地自白銀子的事,卻得僕人一句:「你們的神和你們父親的神已把財寶賜給你們。」(43:23)這顯明:即使他們仍懷疑、害怕,神的手卻早已在暗中動工,預備接納與恩典。人的憂慮往往無法阻止神的計劃,只暴露我們對神恩典的不認識。

    四、愛的考驗鋪路於關係的修復(43:26–34)

    在設宴之間,約瑟刻意安排:便雅憫所得的分比眾人多五倍(43:34)。這並非偏愛,而是試驗。過去因為父親的偏愛,兄弟們嫉妒約瑟,如今面對同樣的局面,他們卻一同「暢飲」而無怨言,顯示他們的心境已有改變。愛的考驗未必是公平的分配,而是考驗人在處境中是否仍存誠實、寬容與合一的心志。

    《創世記》第四十三章顯明:神的作為不只在劇烈的神蹟中,也在人心逐漸轉化的過程裡。從雅各的交託、猶大的擔當,到兄弟的同行,這段旅程鋪設了復和的基礎。神藉著饑荒促使行動,用恩典軟化剛硬的心,使這破裂的家庭逐步邁向醫治與合一。

    甚願今日的信徒也在困難與選擇之間,學習信靠神的主權,勇敢承擔責任,並在恩典中等候復和的時刻來到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在平凡中遇見神——讀《勞倫斯屬靈格言》的靈命反思

曠野活泉|《Killing Jesus》(2015):人性的救主與歷史的十字路口

信仰影視|《戰爭房間》觀後省思:關於禱告與屬靈爭戰的省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