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路加福音》第十七章

     本章中,耶穌針對門徒的生活與信仰,提出數項具體教導,包括對罪的警惕、赦免的實踐、信心的本質、事奉的態度,以及對神國來臨的認識。整章信息提醒信徒:真正的信仰不在於表面功績,而是在平凡中活出對神的敬畏與信靠,警醒預備主的再來。

    一、對罪的警惕與赦免的實踐(路17:1–4)

    耶穌首先警戒說:「半導人跌倒的事是免不了的,但那使人跌倒的人有禍了。」(17:1)這是對信仰群體中帶來絆腳之事的嚴正提醒。特別是使「這小子」跌倒的人(指屬靈幼小者),要承擔重大的責任。

    接著,主教導門徒:「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,又七次回轉,說:『我懊悔了』,你總要赦免他。」(17:4)這樣的赦免不在於對方是否完全改變,而是在於信徒是否以神的憐憫之心對待人。

    屬靈反思:我們在群體中,是使人跌倒的人,還是扶持人的人?我們是否願意一再赦免、包容,即使對方的悔改看來軟弱?信仰的實踐常在於這些「小事」上顯明真實。

    二、信心的本質與僕人的心態(路17:5–10)

    門徒聽見主對赦免的教訓,便說:「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。」(17:5)耶穌回答:「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……」(17:6)指出信心的關鍵不在於大小,而在於真實信靠的對象。信心不是一種力量,而是一種依靠神的態度。

    接著,主用僕人的比喻提醒門徒:「這樣,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,只當說:『我們是無用的僕人,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。』」(17:10)強調事奉神不是為求功勞,而是出於應盡的本分。

    屬靈反思:我們信心的對象是神,還是自己宗教行為的表現?我們是否以僕人的姿態來事奉神,不求回報,只求忠心?

    三、十個痲瘋病人的潔淨與一人的感恩(路17:11–19

    耶穌醫治了十個痲瘋病人,他們照主的吩咐前去,途中就得潔淨。然而,只有一人回來感謝主,並且這人是撒馬利亞人(17:16)。耶穌問道:「得潔淨的不是十個人嗎?那九個在哪裡呢?」(17:17)

    主稱這回來感謝的外邦人是「有信心的人」,並對他說:「你的信救了你。」(17:19)這表明,真正的得救不僅是外在的醫治,更是內心對主的敬拜與信靠。

    屬靈反思:我們是否常常數算神的恩典?是否只在有難時尋求神,而在蒙恩後便忘記感恩?信仰不僅是得著祝福,更是在得著後回轉向神。

    四、神國的來到與末世的警醒(路17:20–37)

    法利賽人問神的國何時來到,耶穌回答:「神的國來到,不是眼所能見的……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(或譯:中間)。」(17:20–21)神國的降臨,不是地理或政治上的改變,而是神在祂子民中的統治與同在。

    耶穌接著論及人子顯現的日子,像閃電一樣迅速,像挪亞與羅得的日子一樣,人們照常生活,卻忽然被審判臨到(17:26–30)。祂警告說:「當那日,人若在房上,器具在屋裡,不要下來拿……」(17:31)這些比喻強調末世的來臨是突然而決定性的。

    主用一句話總結這段話:「凡想要保全生命的,必喪掉生命;凡喪掉生命的,必救活生命。」(17:33)

    屬靈反思:我們是否活在末世的警醒中?是否真看重神的國,勝過今生的安逸?在主再來的日子,我們是預備好的僕人,還是沉醉在日常中的人?

    在信心與警醒中過日常的信仰生活

    第十七章強調信仰的日常實踐──不絆倒人、願赦免人、以僕人心事奉神、在感恩中敬拜主、在警醒中等候神的國。這些看似平凡的操練,正是預備迎見主的方式。

    主的再來是真實的,卻來得不定;我們不能只是探問「何時來」,而是當問「我是否準備好了」。

真正屬神的人,是在日常中活出非凡,是在小事上忠心、在難事中赦免、在恩典中感恩、在末世中警醒。

    我們的信仰不是一時的情緒或言語,而是持久的實踐與忠心,使我們在主再來時不致羞愧,反得稱許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在平凡中遇見神——讀《勞倫斯屬靈格言》的靈命反思

曠野活泉|《Killing Jesus》(2015):人性的救主與歷史的十字路口

信仰影視|《戰爭房間》觀後省思:關於禱告與屬靈爭戰的省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