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筆記|《路加福音》第十九章
本章記載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前的幾項關鍵事件,包括撒該悔改得救、比喻十錠銀子的託付與交帳、榮耀進城的歡呼,以及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並潔淨聖殿。整章展現出耶穌對罪人的憐憫、對僕人的期望、對全城的審判與對聖殿的聖潔要求,為主的受難週揭開序幕。
一、撒該悔改得救(路19:1–10)
耶穌來到耶利哥,一位名叫撒該的稅吏長「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」(19:3),因身材矮小而爬上桑樹。耶穌卻主動對他說:「撒該,快下來!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。」(19:5)
眾人議論祂竟與罪人同住,但撒該回應說:「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……若訛詐了誰,就還他四倍。」(19:8)耶穌則宣告:「今天救恩到了這家……因為人子來,為要尋找、拯救失喪的人。」(19:9–10)
屬靈反思:撒該不是因改變而蒙召,而是在被主尋見後才悔改。主尋找失喪者,不是等他們配得,而是因祂的憐憫與主權。信徒當思考:我們是否有主那樣主動尋人的心?我們是否真心悔改,願意改變與賠償過去的虧欠?
二、十錠銀子的比喻:忠心與交帳(路19:11–27)
眾人以為神的國快要立刻顯明,耶穌就講了一個比喻:一位貴胄往遠方去得國,臨行前交給十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,吩咐他們「去做生意,直等我回來」(19:13)。回來時,他按各人所賺的來賞罰。
得十錠者得十座城,得五錠者得五座城;但將銀子包起來不使用的僕人,因無忠心被責罰(19:20–24)。耶穌總結說:「凡有的,還要加給他;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。」(19:26)
屬靈反思:神國尚未完全實現,僕人當在主再來之前忠心事奉。信徒當省察:我們是否在神所託付的恩賜、資源與時間上有忠心運用?還是將之藏起,毫無結果?
三、耶穌榮耀進耶路撒冷(路19:28–40)
耶穌按照先知預言騎驢進城(參亞9:9),門徒稱頌祂說:「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!……在至高之處有榮光!」(19:38)然而,法利賽人要求主責備門徒,耶穌回答:「我告訴你們,若是他們閉口不說,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。」(19:40)
這是一幕榮耀的進場,卻也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拒絕與受難。群眾雖熱烈迎接,卻多數並不明白這位王的真正使命與路徑。
屬靈反思:我們是否只是群眾中的一員,口裡歡呼卻心不真正認識祂?耶穌不是為建立地上的政權來,而是為成就十字架上的救贖。信徒當敬拜祂為主,不只是為得好處而來。
四、為耶路撒冷哀哭(路19:41–44)
當耶穌臨近城時,看見耶路撒冷就為她哀哭,說:「巴不得你在這日知道關乎你平安的事……日子將臨到……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。」(19:42–44)
祂不是因敵人強大而憂愁,而是因這城拒絕了神的造訪。耶穌看見未來七十年後耶路撒冷被毀的景象,感到痛心。
屬靈反思:當我們失去屬靈的敏銳,不明白主的引導與警告時,也將錯失平安。信徒當留心神的提醒,不要剛硬心腸,拒絕救恩。
五、潔淨聖殿:敬拜當有真實(路19:45–48)
耶穌進入聖殿,看見人把聖殿當作「賊窩」,便趕出買賣的人(19:45–46)。祂強調:「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。」接著祂天天在殿裡教訓人,祭司長與民間首領卻圖謀要殺祂。
這段經文表明耶穌對敬拜純潔的要求──聖殿不只是宗教儀式的場域,更是人與神相遇之處。宗教若成為利益交換與形式主義,便失去了與神真實相通的本質。
屬靈反思:我們的敬拜是否仍存敬畏與真誠?我們是否讓屬靈生活被世俗、私利與表面所取代?主仍在尋找那真正以心靈與誠實敬拜祂的人。
歸納與應用:主的尋找、託付與審判
第十九章呈現一位全面的主:
-祂尋找罪人(撒該)
-祂託付責任(十錠銀子)
-祂接受敬拜(進城)
-祂為罪人憂傷(哀哭)
-祂要求聖潔(潔殿)
這是一位慈愛、信實、嚴厲並榮耀的主。祂進入城,是為救恩而來;祂潔淨殿,是為重整敬拜;祂審判耶路撒冷,是出於公義與悲憫。
願我們不僅歡迎主進入我們的城市與教會,更讓祂進入我們的心中。讓我們成為忠心的僕人、真誠的敬拜者,也在世上活出主的心意,預備迎見祂的榮耀再來。
留言
張貼留言